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点区域。城市的发展方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在广州组织召开了“智慧城市若干问题研究课题”中期研讨会,各课题组分别介绍了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并围绕智慧城市与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3月份,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召开了“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讨会,会议认为,目前的指导意见广泛吸纳了前期各方面的意见,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建议完善后尽快上报国务院发布,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
有关人士认为,在我国,一些地区在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成为信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实行低碳、生态、绿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城市规划的问题,更好地利用清洁技术燃料等都需要智慧城市的管理,即运用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手段和软管理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城市的治理过程中。由于智慧城市的普遍做法是将高科技运用到城市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也使硬件设施全面改善。
催生万亿元市场规模
目前,全国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地方遍及东中西部。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纷纷开始“智慧城市”建设。
广证恒生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镇化”的主要落脚点。信息化和城镇化是新四化建设的两大主要方面,是推动中国未来中长期成长的主要动力。我国中端劳动力人口红利将支撑信息化相关行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这两化建设的主要落脚点,将成为我国投资的重要领域,推动TMT行业由投资的支撑辅助角色转型成为投资的主体之一,是未来TMT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有机构分析,智慧城市目前已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此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具有3个鲜明特征:1、投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2、建设规模大,大多采用BT模式;3、不同行业联网融合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