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储能技术成发展方向
其中,飞轮储能、超导储能适合于需要提供短时较大的脉冲功率场合,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适合于系统调峰、大型应急电源、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场合。同时,大规模储能技术中只有抽水蓄能技术较成熟,但却受地理环境、建设周期的约束;铅酸电池技术成熟,但因铅是重金属污染源,因此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产品性能目前尚无法满足储能要求,且其经济性还无法实现商业化运营。
因此,有研究表明,不存在各项特性均优于其他技术的通用型储能技术,而且在国内储能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时,将不同的储能介质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例如,国家电网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储能电站就采用磷酸铁锂电池14兆瓦、钠硫电池4兆瓦、液流电池2兆瓦,总容量95兆瓦时,多类型储能系统协调应用规模居世界首位。据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液流电池扩容性好,充放电寿命长,循环次数多;钠硫电池是高温电池,比能量高,占地小。几种电池一起使用后如何和风光配合,如何联合运行,都还需要探索。”
此外,与会嘉宾还表示,在加大储能技术研发力量的同时,还需建立适合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接入标准等标准体系。IEEE中国区首席代表华宁指出:“我们需制定相关标准体系,将储能系统无缝连接到智能电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