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自平:2012年,全市信息化投入近2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逾3亿元。常州生产型企业信息化指数达到54.1,进入中等发展水平,基本实现“两化”初步融合。
在推进两化融合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智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久前通过了国家评审,填补了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空白。
下阶段,我们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引导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上面。“十二五”我们计划培育30家有真正“智慧”内涵的智慧企业,同时积极培育智慧产业,通过不断将传感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嵌入”传统工业,使原有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大大增加。如我市的速骏电子、铭赛机器人、宝菱重工、同和纺机等都代表着该行业的智能化最高水平。加快新北区国家软件园、武进信息产业园、钟楼科技创业园、天宁恒生科技园和溧阳天目湖软件园建设;落实好各类扶持政策,加大软件和信息服务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
记者:今年,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继续增加,增长动力不足。同时面临着环境约束加大、要素供应紧张、市场需求不旺、经营成本上升、产业竞争激烈等矛盾和问题。面对严峻挑战,常州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蒋自平:2012年,常州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9031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份额达49.6%;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直接贡献达29%。常州在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率先提出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
面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发展,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创优企业发展环境,并针对大企业培育、小微企业扶持、增量产出、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同时大力培育新增长点,重点发展整机、整车企业,支持南车集团常州低地板轻轨整车、东风汽车常州微车整车、埃马克数控机床等项目;重点培育电子、汽车、医药、服装等消费类企业。确保今年200个新增长点新增产值超660亿元。
同时,还将组织实施《常州市工业转型千企升级五年计划》。一是重点引导和支持智能电网装备、新材料、优特钢等,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支持培育轨道交通、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等500亿级产业集群。二是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重点抓好智能装备制造和以先进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按照国家即将调整出台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结合常州产业实际,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