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智能交通投资规模大 核心技术制约产业发展(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智能化网    2013/5/17 9:01:56  我要投稿  

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不仅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昂贵的技术使用成本,同时产业的命脉也会被国外企业所扼制。

2、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目前,我国民用汽车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如2006年的销售量为727.97万台,但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智能交通产品GPS在2006年的销量仅仅为92万台,安装率为1.26%.2007年民用汽车的销售量为850万台,而GPS的销量也只有244.6万台,安装率为2.64%.为什么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不能完全成为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产品缺乏标准化。因为产品没有标准化,市场准入也就没有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进入。比如目前我国的GPS行业,许多生产商都没有标准的生产线、模拟环境检测线、品控程序,只是拼装、检查,就发货。GPS运营所需要的应用软件及电子地图通常由终端产品供应商免费提供,运营商为节省投入,而不买正版软件和电子地图,使用供应商提供的盗版软件和自行拼凑的电子地图。结果是不同公司的GPS产品及运营系统不能通用、兼容、联网、软件无法升级、地图过时误导用户、系统经常瘫痪,有的监控中心是多系统并存,维护复杂困难,操作使用不灵,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存在隐患风险。在目前消费市场没有完全培育成熟的情况下,任何产品的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丧失信心。

3、产业链整合问题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智能交通的产业化,其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正在试图快速切入我国智能交通市场。如诺基亚、夏新、微软等手机厂商已经开始进入我国GPS导航领域,生产带有MP4、PDA等各类功能的GPS产品。英特尔致力于同国内智能交通设备生产商合作开发这一市场。IBM在2007年7月发布了5项运用于交通领域的新技术,分别是司机辅助技术、使用传感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与手机相连的公共交通系统、语音识别系统和智能机场系统。西门子在2006年5月推出导航盒产品以后,又于8月在中国车载导航市场全新推出一款威迪欧迪腾手持导航系统"天骄"PortableNavigationDevice(PND)。2008年2月17日,韩国电信进军中国GPS市场,以1.07亿收购深圳伊爱65.525%的股份。

面对全球越来越激烈的智能交通产业竞争环境,国内众多智能交通企业却仍然处于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状态。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低。如在广东省GPS运营商,占全国约一半以上,但是真正联合起来的很少。另一方面GPS运营商在GPS产业链中的定位,应该是移动目标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事实上,有很多运营商为节省投资、降低成本,集软件系统开发、硬件终端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于一体,没有做专业的运营商。结果终端产品质量问题严重,返修率高,售后服务成本高,客商关系差。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不足。

4、市场培育问题

目前,即使是在几个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市场也只是部分形成,顾客对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还认识不足。如对手机、PDA短信、彩信、WAP的交通路况信息服务和车载PND等方式的交通导航信息服务了解和认识不深,更谈不上应用。需求的不足使智能交通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也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但是,对智能交通消费市场的培育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先进行投入的企业不仅要冒很大的风险,同时其他不进行市场培育的企业也可以在市场成熟后搭便车。虽然目前具有真知灼见的企业仍然不计成本地培育市场,但是就目前全球智能交通产业的竞争环境和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需求来看,单靠少数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产业中多数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培育市场。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