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输配电环节的规模效应和网络特征,决定了其自然垄断特性—— 一个区域只有一个输/配电网最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拆分电网是否是改革的正确方向?
韩晓平:虽然当初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时候提过拆分电网,但拆分电网并不能破除垄断。一个大垄断,改为五个中垄断,换汤不换药。电力改革,不能把砖头搬来搬去!
当时学习的是国外的电力市场化模式,例如加州电力改革是美国电力市场化的典型模式,后来“竞价上网”发电企业逼得电力公司几乎破产。2003年8月美加东部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事故;去年,美国东部地区遭受“桑迪”飓风袭击,造成大面积停电,纽约几乎全城瘫痪,一些地区三周之后仍不能供电。所以,这样的改革根本就解决不了类似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发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这样的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看谁更有利于推进这项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记者:您认为契合中国实际和未来趋势的电力体制改革应该是怎样的?
韩晓平:传统的供电企业,在第三代工业革命中应该变身为能源服务公司,帮助用户发展分布式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通过推动节能减排来获取利润。在经营上也可以多元化,不仅局限于供电,还可以供暖、供冷、供生活热水,并通过电力线通过通讯技术服务,甚至参与减排交易,经营能效电厂。当电网企业变成这样一个企业的时候,不仅可以有效削减冗员,电网企业的形象也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这既是电网企业面对的挑战,也是机遇。电网企业应该主动的主导改革,不要被动的应对改革。自己要先动起来,先抓试点,逐步摸索经验,推动改革,化被动为主动。
记者:您认为电网拆分是否会带来电价的下降?
韩晓平:如果按照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方向,用户的综合能源成本会下降,即便不下降,用户也会有意愿去承受。当用户能够参与时,成本和价格就居于次位了。目前每一个家庭的电信费用和投资都大大高于电力,为什么用户没有抱怨?因为那些手机、网络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可以参与。如果发电厂和智能的微电网也是他们自己的,他们也会像买手机,交纳通信费一样自觉自愿。但按照电网一分为五的方式改革,电价不可能降下来,社会矛盾会加剧,中国可能会像上两次工业革命一样失去崛起的机会。
今天看,过度强调竞价上网,将电力供需现货化是不科学的。现在美国和英国已经不再朝着电力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向改革,说明过度强调实时竞价的自由资本主义不符合电力的特性。表面上看竞争会提高效率,但长期看,问题颇多。
比如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工程建设,跨省施工,投资巨大,收益期长,地方政府和企业无法实施,也难以承担投资,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型央企来执行。但这样的工程必须要有长期的,甚至是照付不议的购售电协议作为基本保护。对于中国来说,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性对特高压输电工程存在着巨大市场需求。像江浙地区,没有煤,又没有排放空间,对电力的需求大,通过特高压输电,西部地区的风电、太阳能和水电可以打捆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高质量的持续稳定的清洁电力,与用户侧的分布式能源通过智能电网交相辉映,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