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传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系统,普遍存在共享数据困难、不具有互操作性等缺点,逐渐不能适应变电站运行以及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要求。而电子式互感器、智能一次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以及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及系统”标准的发布和推广,为建设新一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即数字化变电站奠定了基础。数字化变电站的实现,极大地减小了变电站信息共享的难度和成本,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得以无缝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协调地开展工作。
六大创新产生显著效益 吸引国内和境外众多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据珠海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邹国惠介绍,经过一年多安全稳定运行已充分证明,“220千伏琴韵变电站智能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了国内和境外众多的同行前来考察学习交流。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已发表论文11篇;制定企业标准和规范2项。
邹国惠表示,他们的攻关项目主要有以下六大创新:
一是首次提出了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静态组播管理等方法并成功应用,优化网络流量和信息交互机制,全面实现SMV信息采样和出口跳闸网络化。
二是提出站域控制集约技术,首次实现基于动态检载的一体化安自及20千伏环网控制功能,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变电站母线供电可靠。
三是建立3C绿色变电站一、二次多维度运维驾驶舱架构体系,构建在线分析预警和智能运行管控驾驶舱平台,首次实现了设备全方位多角色变电站一体化运维。
四是研究智能变电站设备运维新模式,首次实现SMV采样值在线诊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的故障定位以及信息流全过程动态跟踪等技术,首次提出二次设备分类虚回路可视化安全隔离方法,提高设备可靠水平及运维效率。
五是构建一体化变电站运行管控体系,首次实现自适应工作地点的视频电子围栏技术、可视化在线顺控操作技术、多专业融合的一体化巡视技术,有效消除了变电站作业现场监护盲区,提高了设备运行效能,保证了操作便捷、安全、可靠。
六是提出变电站接入分布式能源柔性接入的保护控制方法,首次实现基于网络的孤岛保护和微网技术,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和TD-LTE无线宽带专网,实现分布式能源的站域及广域接入,有效提高光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