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缺乏
目前我国物联网在交通、电力、医疗等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应用,但依然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的“硬”问题。众所周知,物联网最为核心的是感知层的器件和设备,以及以此为基础搭建而成的系统网络。而很多物联网产业园涉及的则是物联网的从属和配套行业以及解决方案等,看似产值很大,其实并非物联网的核心。
纵观物联网技术在世界的分布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和欧洲在传感器件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国内中高端传感器市场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传感器核心技术太少。而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但国内企业都没有在某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技术和企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每个领域都需要量身定做的传感器,虽然有市场需求,但市场规模并不大,导致传感器厂家的技术投入成本太高,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做不了。同时,传感器产品技术是建立在新型敏感材料、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仿生技术、新型储能技术和极低能耗技术上,小额的投资和研发根本不可能解决核心问题。
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一个商业模式记述了一个商业本身用来更好地理解或用来开发一个新的或设计一个新的模型。跟其他模式一样,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有它的投入、产出和它的组件,它们以某种方式组合提供产出。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更是如此,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让产业链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
纵观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在商业模式上虽然有了阶段性的突破,但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