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查时间太紧
公司业务分布太散,已经无法在3月31日之前提交核查报告。“我们营收的50%都要一个个重新检查,手续很繁琐,没办法在3月底走完。”某“撤单”电气企业董秘表示,“反正现在新股发行也停了,索性就撤回申请,再等等看。”至于后面是否走其他融资途径,目前还没有计划。
上市申请期间业绩下滑
“撤回申请的企业一般来说肯定业绩没有达到标准。”江苏证监局公司处人士告诉记者。在证监会今年1月8日召开的IPO财务专项核查工作会议上,发行部相关领导曾表示,创业板企业如果2012年业绩下滑,则已经不满足发行条件,要及时撤回申请,保荐机构不允许以中止审查方式排队等待时间。
潜伏PE上岸或须断腕求生
撤单企业背后有明星PE,就已经公开的信息分析,40余家撤单企业中不到十家有股东的信息,其中大多数都有PE入驻或曾经投资,牵涉创投企业中既有红杉这样的外资PE明星,也有深圳高新投这样的本土巨头,甚至还有金石投资这样数一数二的券商直投基金。
撤单命运相同投资故事各异
翻阅上述撤单企业中PE入股的历程,其中看点不少。如2012年4月预披露材料的深圳市赛瓦特动力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环保电源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2007年8月即获得德道投资的1260万投资,不到一年之后深圳高新投和同创盈投资合计出资240万,增加注册资本46.1万,分别持股1.2%,0.8%。有意思的是,在2011年8月上报材料前夕,深圳高新投(此时的转让方为深圳高新投创业)以800万溢价将所持股权转让转让给中科汇通。由于四年前这部分股权成本为144万,四年溢价5倍多,深圳高新投得以成功变现。
PE突击入股而被套的案例也不鲜见。最突出的是红杉资本投资金海岸的案例。2011年10月,红杉资本与民营演艺企业金海岸签署投资协议,而在仅半年多的时间内,该公司就迅速进入上市申报流程。红杉资本中国创始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表示十分看好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入股金海岸这样的连锁演艺企业是红杉对该行业看好的一个标志性投资,不料却随着金海岸的终止审查而使投资搁浅。
此外,过会一年多后被终止审查的江苏斯菲尔电气情况有颇有戏剧性。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第二大股东澄强投资自称是从事利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的投资公司,此前的交易中不存在关联交易行为,但在媒体披露的举报材料中称,澄强投资设立时就存在代持行为,实际股东为关联企业新潮集团的多名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