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意义上的让电动车自己脱离政府的支持走下去,更多地给予这个市场最为需要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非要把油价涨上去,或者让政府出血本补贴整个行业,而是给予这个行业的“衣食父母”最需要、最实惠的东西。对于电动车来言,我们需要更加完善、便利、简易的运行模式,我们需要更加方便的充电站,更加廉价的电池、电机产品,这些不能更好地解决,电动车的发展始终处在蓝图中。
2、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急于求成是全球政界通病
电动车这几年热度达到了历史最高,虽然笔者认为所引用的新闻里面提到电动汽车百年历史和当下的电动车对比不确切,一定程度上,也提醒了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注重发展的有续性。我国政府提出的五百万辆和美国政府提出的一百万辆数字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界在当下的一些浮躁态度。发展电动车应该循序渐进,踏实做足基础技术,达到水到渠成。
一项技术或者一个产品是否卖的好,不代表这个产品是否优秀,而是这个产品是否和这个时代结合在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叫好不叫座,这点在全世界都是这样,中国更是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当然大家都在拿来我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说事,事实上,行政上面的数据总是和实际数据有差异。对于新能源销售车辆的数据计划和预估,笔者更推崇和一些成熟汽车体系的汽车国家相比较,例如日本是世界上新能源汽车的首先提出者之一,特别是丰田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世界上的销量一直位于第一的位置。相对而言,新能源卖的最好的市场却不在日本而是在美国。我们不妨用美国的汽车销售状况来预测看一下新能源规划中五百万销量的可能性。从2004年开始,半年前新能源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为几千辆左右。到上个月大概是三万多辆,中间的起起伏伏更多地在于油价的上涨与下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我们可以看一下中汽协此前公布数据,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如果到2015年实现销量五十万辆,意味着我们还要在三年之内卖出去四十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当然国家补贴大了,特别城市公交系统的支持下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要是八年之内实现五百万量,一位每年将卖出去近百万辆新能源汽车,更意味着每月将销售十万辆汽车,不仅仅中国,美国市场这个数据也很难让人信服。当然如果电池、电机一下子便宜了、寿命延伸了,这才有可能,不过目前还没有这个苗头。
对于目前整体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来看,其实目前来看,如果中国出现了几百万辆电动汽车,那么中国最缺的应该不是石油而是电能。所以最大瓶颈在这里。中国宣布将加大对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使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还将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和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以克服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匮乏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普及的最大障碍。更多的层次上,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是对整个新能源事业的一种支持和变相扶助。这点笔者非常支持。就像没有马路就没有汽车的大力发展,没有新能源充电设施等也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远远不止于建设及做充电站,这些只是一个表象,更多我们可能要建设的包括核电站在内的众多绿色能源系统。我在多篇文章里提到这一点,限制纯电动汽车,到目前的技术位置,不再是电池、电机等技术,而是电能的匮乏。拉闸限电现象在中国每年都会有所发生。区域性间歇供电在中国不少城市的夏天都会发生。现在我们要建设新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更多地应该明确我们有没有充裕的电量让我们的电动车行驶在马路上,如果不能,电能容量的增加则是首位的。这个不解决,都是瞎扯淡。从上面几个方面来看,电动车,至少轿车纯电动汽车的大范围商用化还有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子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