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判别到连续通电时间大于电表原先设定的门槛时间,就可判定处于用户用电状态,就将可变系数调整为大于1(如1.5——2.0),这时的电流就是一个大于实际值的虚假值,这个虚假电流经运算后,就得到大于实际值的虚假的电功率及虚假的电能量,电表就处于神不知鬼不觉的作弊吸费状态。

以上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不是专业人员难看懂,其实可以通俗地表述如下:
使智能电表躲过技术监督局检定,简单方法就是:
电表上电一定时间内(1-10天),内部智能程序使电表处于标准计量状态。
使智能电表变成吸费电表,简单方法就是:
电表上电一定时间后(1-10天),内部智能程序使电表处于非标准计量状态。
以上阐述了一种最简单的作弊方法,其实在智能环境下,什么作弊办法都可以想出来并且可以做出来。
以上是比较“文明”的吸费技术手段,也可能有的电表采用“野蛮”的吸费手段,比如每天下半夜直接跳字,谁能看到?
智能电表的个人自行检测
以上阐述了一种最简单的作弊方法,其实在智能环境下,什么作弊办法都可以想出来并且可以做出来。
以上是比较“文明”的吸费技术手段,也可能有的电表采用“野蛮”的吸费手段,比如每天下半夜直接跳字,谁能看到?
智能电表的个人自行检测
要想确切知道你的智能电表是否吸费,方法简单,花钱也不多(200元以下),就是到市场上购买一只普通机械电能表或电子电能表,送技术监督局检验合格后,串联在智能电表之后(这一步要由电工操作),然后每隔一定时间(从安装通电当天开始,每天记录一次,最好定时)对两个电表的读数进行记录并比较,连续记录一个月,如果有多次误差大于20—30%,则肯定有吸费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