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高压交流项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晋东南至荆门100万伏交流输电工程事实上已将华北、华中(包括川渝)电网连接成一个同步大电网,安全运行了近四年,并没有出现反对者担心的安全问题发生,而且华北、华中两大电网实现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火互补。”
因此,争论应由实践和市场去检验、选择。随着特高压直流工程不断取得进展,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呼吁特高压交流工程也应随之提速。如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就向记者表示:“国家电网开展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建设需协调发展。”
将自主创新运行管理
目前,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力需求将持续上升;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新增水电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新增风电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太阳能发电呈集中开发(西部北部)与分散布局并重,决定了大规模、跨区域的煤、水、风、太阳能配置格局;电力流呈‘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总体格局,跨省区电力流将持续扩大。
同时,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380伏和10千伏电网,大量的低压电网变成了有源电网;微电网的接入……我国未来的电网结构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曾指出的那样:“与依赖于高效化石能源、核能发电、大规模水电,以及强调集中式发电的第二代电网相比,第三代电网发展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将占较大比例,发电形式将是大型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相结合。因此,第三代电网将采用骨干电网和地方电网、微电网相结合的模式,输电方式也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毫无疑问,特高压电网将是我国第三代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多回大直流集中馈入、交直流并列运行,以及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等加快发展,将给电网运行和管理带来全新的挑战。同时,特大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在国际上没有系统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创新运行管理,全面保障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此,国家电网将开展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的运行机理和规律研究,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增强安全预警、预防、预控能力,实现可控、能控、在控。下一步国家电网将加快皖电东送、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特高压工程建设;推动雅安—武汉交流工程核准,蒙西—长沙交流工程取得“路条”;完成靖边—潍坊特高压工程可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