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噪音
8月初至今,政治因素始终掺杂在这场商业竞购中。
4个月前,A123曾与万向签订高达4.65亿的战略投资协议。但两个月后,A123突然表示,因无法完成与万向的协议而宣布破产,并立即与江森自控签订收购其汽车业务的1.25亿美元协议。
就在外界认为万向失利之时,江森自控10月底悄然放弃提供“债务人持有资产融资”,使得万向顺利入局,后者在11月7日发出整体保密收购协议,重新参与竞争。
上述接近该案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美国大选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万向恐怕不需要经历这么曲折的过程。
目前万向已经在标的资产中放弃了有涉军工业务。但仍有参议员紧紧咬住技术问题不放,上述参议员联名信称,这些技术也用于支持美国电网,必须考虑到万向掌握这些技术的后果。
美国战略材料顾问委员会3日在一份声明中对此忧虑表示赞赏。该委员会主要由美国军方前领导人组成。11月底,该委员会也向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提交信件,警告称这笔交易将导致美国丧失就业机会,并将美国基础设施和军事设备的关键技术转移给中国。
“A123发展了敏感的军事技术,我们对这样的技术可能转移到外国感到担忧。”委员会创始人杰弗里•格林(JefferyGreen)对本报称。他曾经在美国国防部和国会工作多年。格林认为,由于这些技术很相似,所以很难把军事技术和商业领域的技术彻底分割开。
上述万向备忘录显示,除了敏感的军工资产外,万向对A123汽车电池技术,其在密歇根利沃尼亚(Livonia)和罗慕路斯(Romulus)的两个电池厂,以及其中国工厂和在上海两个电池汽车相关公司的股份以及电网业务,均有兴趣。
此外,A123曾经接受的政府补贴,也成为主要质疑点。作为新能源企业,A123一直接受美国能源部电动汽车发展资金补贴,帮助创造美国就业。这笔资金总额将近2.5亿美元,目前A123已收到1.3亿美元,其中包括A123递交破产申请当天收到的94.7万美元。
已经收到的补贴将被整体打包,作为出售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参议员质疑,一旦万向收购成功,这些纳税人提供的政府补贴将流向海外。
对此倪频回应:“政府提供的补助,和谁拥有这笔资产没有关系,而和这笔钱拿去干什么有关系。只要这个资产在美国,为美国创造就业,就是可以的。”
他在给A123首席执行官大卫•维约(DavidVieau)的信中表示,万向在2007年-2009年汽车业危机时期为美国保留了约3500个就业。同时,有了万向资金支持,A123将有望继续经营拥有2400名员工的全球业务。
“我们的信主要是澄清立场,让行政和立法部门了解万向,消除误会。”他表示。
商业理性
政治纷扰过后,一切或将归于商业理性。
在这个仍需常年投资的新能源领域,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电池生产商A123,意味着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商业布局。
匿名为“智能股票”(SmartEquity)的投资分析师对江森自控这单生意表示看好,他表示:“这个收购将满足江森自控三阶段的汽车电池发展战略……一旦竞标成功,江森自控的股票应当被建议买入。”
他分析认为,目前江森自控在传统的铅酸电池上尽力缩减成本,第二阶段将着重于开发AGM电池,而第三阶段将把注意力放在锂离子电池上。而A123的汽车业务即着重在棱柱形锂离子电池(prismaticlithium-ionbatteries)。但对于这家上市公司而言,投资一个每年亏损上亿美元的企业,有可能遭到股东质疑。不久前,江森自控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将其季度分红上调了1美分,至19美分。
“相信很多人都明白,我们比江森自控更适合这个标的,他们是上市公司,恐怕很难在持续亏损的情况放手干。”倪频说,“我们不是上市公司,相对比较耐心。万向已经在这个行业搞了十多年了,虽然还没赚钱,但万向决定在8月份投4.65亿,表明我们至少心理上有准备。”
作为家族企业,万向集团资产据悉超过130亿美元,在美国经营20年,目前仍处于投资开拓阶段。
“我们已是美国经济系统中的一部分,”倪频说,“我们对这个产业非常乐观,但也非常现实:因为乐观才会继续加大投资,因为现实才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上周五,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特意到芝加哥宣布政府将加快电池行业发展,通过超过1.2亿美元的计划,帮助电池行业在五年内实现功能壮大5倍,成本则是现在的五分之一。
而万向与江森自控的高调竞购,使得其他海外投资者驻足观望,竞拍者寥寥,A123的拍卖价格难以提升。倪频说:“如果大家都不感兴趣了,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