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在能源产业中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将以哪些点为突破口?
冯飞: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思路和经济体制的发展思路相似,都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未来将着手于能源的价格改革和引入市场竞争两个方面。
目前能源产业主要矛盾的一方面是价格,能源价格还没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而不解决价格问题就会影响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
在中国能源产业现存的价格矛盾中,电煤之争的矛盾虽然稍微缓解,但是没有根本性的改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过于僵化,不能灵活地反映供需关系;天然气的价格政府管制,随着进口天然气价格日趋上升,企业依靠国内的交叉补贴来消化进口的高气价的能力将越来越弱。
因此,在能源价格改革上,一方面要改变价格的形成机制,更多地由市场来定价;另一方面要理顺能源比价关系。目前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能源价格改革储备方案。关键在于尽快落实。
当前全球经济还没有复苏,能源需求还没有恢复,能源价格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供需关系相对宽松的状态,是一个引入改革的比较好的时机,也是能源价格改革的窗口期,应该抓住机遇推进。
另一个是竞争的问题。虽然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在能源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也出台了一些好的措施。比如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发电和电网领域,进行页岩气体制上的一些改革等,但这些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最终是否能产生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操作和落实。
以电力体制改革为例,进行了十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目前主要解决竞争的问题。市场中已有的政策包括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竞价上网试点,以及电监会正在大力推进的大用户直供措施。大用户和发电企业签署购买协议,将改变现行电力市场中的“单一买方单一卖方”的局面,初步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
然而,大用户直购电经过电网支付过网费,关键在于过网费的定价。国际上普遍对垄断行业进行价格监管和公平开放的监管。虽然国内目前暂时没有明晰电网的成本,但是不能因此就不推进大用户直供。同时,政府部门要尽快建立起一套成本规则,对垄断行业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
记者:国际上,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推动整个能源领域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如何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冯飞:发展分布式能源,是破解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将来分布式能源还可以拓展到天然气、煤炭等领域。
与集中式发电相比,分布式能源通过热电冷多联供的发电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并且贴近用户,更加市场化。然而,发展分布式能源要通过综合式发电多联产来实现,很难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展方案,需要通过价格等信号的引导,鼓励企业自下而上地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能源体制改革更加迫切,比如与电网企业的互联问题这些需要从制度上解决。
在发展分布式能源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合力,政府的监管应该跟得上,不能出现监管缺位。而垄断行业有义务支持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社会责任,是垄断企业进入垄断行业获得排他性地位必须履行的。未来,我国可以通过在能源利用方式上更多地发展分布式能源,实现多种能源方式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