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青藏联网一周年 “大动脉”上的年轻“心跳”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12/4 10:21:36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被誉为藏区电网“大动脉”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将在12月9日迎来“周岁生日”,分布在各环节的工作人员显现出“年轻”的特点。其中既有不满30岁的正科级干部,也有刚走出校门的“90后”,大部分来自内陆地区。他们选择在高原“心跳”,既考虑个人前途,也有舍不下的情分。

“我在西藏公司得到了好的发展平台,抓住了西藏电网的建设机遇”,站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拉萨换流站里,副站长李学杰颇为自豪。拉萨换流站负责把从青海输送来的的青藏直流输电线路转化为可供使用的交流电路。

资料显示,自2011年10月调试以来,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逾6亿千瓦时,结束了藏中地区拉闸限电、缺电停产的历史,6台换流变压器持续稳定工作的拉萨换流站功不可没。

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李学杰刚“三十而立”,已在拉萨换流站独当一面。“我们站里有26人,平均年龄25岁,我算是‘老人’了”,李学杰拿出“老大哥”的架势,“其他员工私下喊我‘哥’,会找我聊天谈心,我就拿我自己做例子开导他们”。

李学杰透露,2008年入职的他在参加全国培训时,结识了四位同样来自西藏电网的同事。“现在我们与08年入职的其他地区的同事相比,占据了更重要的岗位,光辉也是典型”。

年仅28岁的刘光辉见证了拉萨换流站“从无到有”,并在今年8月从副站长升迁为西藏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从计算机系学生“跨行”成为电力公司正科级干部,他认为通过工作改变了性格,“以前我比较急躁、粗心,但电力工作马虎不得,必须按流程操作,我现在变得细致了”。

目前,这个陕西汉子已决意定居西藏,“只是离家远了些,但我想如果这里真的不适宜生存,人们如何会创造出灿烂的藏族文明”。

通过拉萨换流站,来自青海的±400千伏直流电转化为220千伏交流电,但还需要变电站将电压“卸”下来,才能把电送至千家万户。曲哥变电站就肩负着这项任务,并已实现安全运行779天。

“我和学杰虽然分属不同部门,也会交流工作心得”,变电运维中心主任张永华也是2008年入职,曾任曲哥变电站站长一职。“我与光辉还曾因工作理念不同‘干过架’”,张永华话里透着湖南怀化人的直爽,“后来各退让一步,事情办妥了,我们还是特别好的朋友。”

曾经不爱说话的张永华如今谈到西藏电网发展头头是道,“我会在工作中结合人格魅力,让大家信服”,更令他倍感欣慰之处,在于“后继有人”。

出生于1990年11月的邱正兵是湖北家中独子,促使他把简历投给西藏的原因是“现在全国换流站仅有3000多人,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长相白净的四川人周亮是2012年新加入曲哥变电站的员工,他透露以前便将西藏视为“天堂、圣地”,更向记者强调“我已经来了三个月了,这里在我看来依然是天堂圣地”,他在工作之余更会骑着山地车饱览藏区风景。

“我们把最好的、年轻的人才投入到青藏联网工程里,每年还会招160多人补充新鲜血液,并通过培训、师徒教授等方式使年轻人快速成长”,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应云认为,藏区电网的快速发展为年轻人带来机遇,引进来的年轻人将给电网反哺“活力”,这让他对年轻的青藏联网工程更具有信心。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