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困局急需加快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
多位电网、供电企业人士说,缺煤的华中地区“眼睁睁”看着大量水电外送,外来煤炭却不得不通过“海进江”绕道输入,必须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使华中电网吸纳西北大型煤炭及新能源基地的电力,将华中过度依赖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转变。
湖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尹正民说,湖北水电资源丰富,但已基本开发完毕且大量外送;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发电企业难以承受;新能源开发成本高,发电规模较小,一时难成主角;受日本核事故影响,国家对在内陆人口密集地区发展核电可能实施更严的审批制度。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能源输送方式,为湖北和华中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撑。特高压电网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等特点,是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的重要手段。
最近在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已投运3年多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工程来看,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成熟,占领了国际电工领域的制高点,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尽快形成特高压电网,一方面是保障四川丰水期富余水电外送,另一方面是在华中内部构建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为消纳北方火电、风电提供支撑,并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据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测算,1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每年可从空中输送原煤1500万吨,相当于750至1000趟万吨重载列车、70万辆重载卡车运煤量;1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每年可从空中输送原煤2000万吨,相当于1000至2000趟万吨重载列车、100万辆重载卡车运煤量。此外,特高压工程一两年就可建成网络,而从西部到中部建一条铁路,距离远,投资大,时间长,不环保。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胜认为,建设特高压电网并非是要完全取代铁路和公路输煤。“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说,特高压是缓解和减少能源通道风险的一种补充。”
专家认为,如果国家及时调整三峡水电和向家坝、溪洛渡、锦屏等西南水电分配外送比例,使其能够优先在华中区域内平衡,再通过国家电网跨区输电解决更大范围的电力平衡问题,我国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