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从“杰出青年”、“平民市长”,到“经济年度人物”、“十八大代表”,斯泽夫几度华丽转身,让这个看似平凡的男人充满人格魅力。
在任四川德阳市副市长的一年半时间内,他主抓经济,积极解决民生问题,群众亲切地称其为“平民市长”;在重回东方电机的三年困难时期,他扮演着发展与改革的双重角色,带领团队自主研究制造出三峡水电机组,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时至今日,身为东方 电气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的斯泽夫,众望所归当选成为十八大代表。此后,他将目光聚焦在中国长期能源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之上,同时致力于挺起中国电力设备制造的脊梁。
10月10日,十八大召开前夕,记者在东方 电气集团北京办事处见到了这位温文尔雅,亲切稳重的电力行业模范。
竞争促进行业发展
斯泽夫认为,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都希望追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更多的话语权,即追求“垄断”。所谓“垄断”,也就是在这个行业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大的资源调配权,其本身是中性的。
他认为发电企业不存在垄断,目前我国五大发电集团都处于竞争的态势当中,这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就实现从五亿千瓦到十亿千瓦的转变,便是竞争的结果。
从电力设备行业来看,尽管目前仍以三大动力集团(东方 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为主导,但都是在竞争当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国内竞争和国外竞争,而且国内竞争背后都有着国外竞争的影子。现在的竞争格局也打破了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当前,一方面存在必要的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改革的空间。
抱团抵御“走出去”风险
发电设备企业今后只有走出去,才有更大发展空间。一方面,国内市场是有限的,只有全球化才能获得更大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大踏步走出国门的条件。以电力装备制造业来说,我们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已经世界一流了。
电力企业同样如此,世界上缺电的地方还很多,非洲10亿人口才有1.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印度11亿人口现在才2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这个市场是很大的。电力企业和发电企业应该走出去,广泛参与竞争,但同时走出去存在风险,这就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发电行业和电力设备行业应该联合走出去,抱团取暖,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面对走出去的种种风险,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设备企业和发电企业一起走出去,发电企业作为投资商而设备企业作为设备供应商,发挥各自的优势。
实际上,走出去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国际上对电力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投资成本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遇到了围追堵截。
在财税方面,中国企业要发展,国家应给予更多贷款支持,因为金融资本跟产业资本结合才是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信保要更加解放,企业才能成为走出去的主体。
东方 电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非常高,在印度占了18%的电力市场份额,已经投产的17个电站分布在印度的16个邦,发电的情况非常稳定。不光是印度市场,东方 电气在伊拉克、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中东、东南亚市场都有较大影响力。未来东方 电气将大踏步走出去,开发非洲市场和南美市场。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这十年来,我国能源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这样的改革,我们的缺电形势肯定没办法解决,现在大家不能忘了2002年、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果。但是现在输电和配电还是没有分开,下一步应该形成发电、输电、配电三位一体的模式。
在体制利益分配上,应该改革。拿电价来说,现在的电价不调,大家投资的积极性没有,电价一调,老百姓也有意见;再就是交易的机制需要改革,比如竞争上网;还有就是市场监管的问题,国有企业怎么监管能使其更透明、更有效。我觉得利益、交易、监管这三方面怎么发挥更好作用,是摆在改革面前的首要问题。
从设备制造来说,它与发电企业是供求关系。应该说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满足了我国整个电力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东方 电气为例,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起名“东方”就是希望跟西方去竞争,上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机组都是外国机组,经过竞争之后,我们实现了“中国装备、装备中国”,除了核电之外基本上都实现了自主化。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已经世界第一,东方 电气已经连续八年发电设备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也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新形势下,我国电力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不景气,另一方面新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2007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大家轰轰烈烈地去搞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而去年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之后,整个核电都停滞不前,风电与太阳能的不稳定性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所以这个挑战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对于我国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来说,当前既要应对国内市场的多重尴尬,又要加快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挺起中国电力设备制造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