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在探讨智能城市业务时,过去主要是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管理系统等硬件的销售及建设的角度出发。但在今天,已有了从服务的角度重新审视智能城市业务的动向。而且在美国和欧洲等地,这种活动已经相当活跃,在日本,这一趋势也在加速。
价值和优点难以说明
日本某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A说:“就算召开市民会议,向市民们介绍智能电网,也无法让市民完全了解智能电网的出色之处。”如今,日本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开展地区能源管理系统(CEMS)和大厦能源管理系统(BEMS)等新一代能源管理系统的实证实验。这些新型系统虽然在很多方面拥有潜力,但是,在向市民介绍其基础,也就是智能电网技术的时候,无论怎么解释,市民总是无法理解。像A一样因此而烦恼的政府人员很多。而且,A所在市的市议会议员甚至提出了“把税收花在这种地方,对市民有什么好处”的疑问。
这也在情理之中。市民想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希望知道能够享受什么样的服务。目前的现状是,虽然是处于采用技术为服务打基础的阶段,但并没有向市民说明技术将带来的具体价值和好处。
日经BP清洁技术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智能城市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累计达到4000万亿日元(对于智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就是硬件投资的累计金额)。每年的市场规模也接近于200万亿日元。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不只是企业,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内,众多相关者都在尝试着构建产业、创造事业。然而,这个庞大的市场并没有打上保票。要想激发市场潜力,使其快速扩大,就必须取得智能城市的最大受益者,也就是市民的理解。而现如今,这一点反倒被推后。
为了揭示智能城市对于既是受益者又是主角的市民的好处,除了介绍硬件之外,如今还需要从服务市民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智能城市,进行详细的说明。
注重服务是必然趋势
继基础建设之后,向注重服务的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图1介绍的是计算机行业经常探讨的“从垂直整合转向水平分工”。在产业建立伊始,各个企业只能走全能路线,但随着事业的扩大,对于高效率的追求会忽然引发分工。服务也逐渐与垂直整合企业分离,各种服务提供商开始出现,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服务逐渐走向多样化。
这不仅限于计算机行业,通信行业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而且,同样的潮流还波及到了电力等能源行业,甚至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