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
“银川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与应用具有实用与创新的特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全光纤通信具有较强的业务承载能力,银川供电局配电自动化预验收合格。”2010年12月21日,银川供电局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项目通过国网公司预验收。
银川配电自动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涉及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个行政区域。工程实现了配电自动化三区覆盖率100%,采用IEB信息交换总线实现和生产、营销等系统的数据共享,在全国率先大面积应用最先进、最成熟的光通讯技术--无源光网络技术(EPON)。
在配电设备设施改造方面,对开关、环网柜等设备进行了“二遥”、“三遥”配电自动化改造,更换柱上开关77台,更换环网柜79台,增加、改造环网柜电动操作机构506台,安装故障指示器1003套。在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方面,主要完成了主站、子站建设和配电自动化终端(DTU)的安装调试。主站配置数据采集等服务器14台,实现了SCADA、DA故障处理、网络拓扑分析、潮流计算等功能,安装配电自动化终端(DTU)393台,柱上开关FTU馈线终端126台。配网通信系统改造在国内率先大面积采用了电力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EPON),完成光线路终端、光分配网络、光网络单元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敷设光纤420千米。
为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多系统的数据交互和共享,宁夏电力公司开发了企业统一的数据交换和服务共享平台“信息交换总线”(IEB),实现了广义配电网的建设。接入了能量管理系统的调度实时数据、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数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公变实时数据,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源端维护。这是宁夏公司银川试点智能电网建设的一大亮点。
施工人员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案。在对配电自动化一次设备及终端的改造中,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且开关设备具备电动操作机构的线路,在现有的线路和设备条件下进行“三遥”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一次网架和开关设备运行时间较长且老化的设备,前期将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次设备进行优化组合安装,定制智能化一体的一次设备对老旧设备进行整体更换。这样一体化的改造不但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功能,而且降低了现场改造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配电自动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在宁夏电力公司的支持和指导下,该项工作从2009年6月启动并着手编制方案,历时一年多完成。2010年1至10月份,银川主网执行操作8062项,配网执行操作14895项,在高频次、大规模施工的情况下兼顾了安全、工艺和效率。“西北的气候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施工人员迎难而上,不分昼夜投入项目建设,保证了现场安全和工程进度,为提升城市核心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做出了贡献。”银川配网运检中心主任杨涌涛说。
通过实施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进一步优化完善了银川配电网架结构,提升了配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应用水平,提高了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水平。银川试点区域内配电终端设备“三遥”(遥控、遥测、遥信)覆盖率将由之前的10%提升到100%,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以上。
配电自动化工程的完工,为银川电网应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主站可以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位置,显示故障区域,提供事故隔离和恢复供电的操作预案,辅助调度员进行遥控操作,达到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的目的。
“2010年9月18日,银川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全国首批四个试点单位中率先上线运行。由于工程量大,效率高,宁夏电力公司智能电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给出评价:银川供电局一年干了三年的活。”该局智能电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吕洪波介绍。银川供电局通过实施配电自动化工程,完善了配网调度运行监控技术手段,简化了配网生产管理机构,提升了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的情况。目前,银川配电网线损率降低42.4%以上,切实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为其他地区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政、企、学、媒体齐聚共商智能配电网未来发展
行业聚焦关键技术,推动智能配电网的研发和实施。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承办的“2012智能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研讨会”将就未来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发展,邀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层以及相关电力部门领导,共聚一堂,进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将与2012年国内最大电力电工展同期举办,届时,各路商家、学者、媒体云集,对配电网这一领域的最近技术与解决方案将实现激情碰撞,助力智能配电网市场的进一步升温!联系电话:010-8575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