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浙江绍兴电力:科技创新成“群众习惯” 节约电力促社会共赢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新华网    2012/9/5 16:29:44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浙江绍兴电力局发明的一项电网建设技术4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此项专利名为“一种采用钢管竹笆塑布为材料进行围堰坝”的新技术。绍兴电力局分管基建的副局长丁自强说:“1个塔位采用无土围堰坝与土筑坝相比较,施工本体节约投资5万元以上,施工周期缩短10天以上,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绍兴电力局所辖的诸暨有“珍珠之乡”的美称,40万亩珍珠养殖基地一度成为电网建设瓶颈。全面应用“无土围堰坝”施工技术,顺利解决了当地输电线路建设特殊区域的政策处理难题,到目前已为国家节约电力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

实际上,类似“无土围堰坝”的科技创新发明,近年来在绍兴电力局并非罕见,而是成为“群众的习惯”。翻开近年来绍兴电力局科技创新的成绩单,令人瞩目:

2008年,建成并投运全国第一座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宣家变;

2010年,自行设计建成浙江第一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大侣变;

2011年,国内首次110千伏智能变电站人工短路试验在大侣变取得成功,为全国后续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样板。

今年5月29日,由绍兴电力局参与设计的第二代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直升机巡线试飞。

“就像火箭点火,员工的创新活力一旦被点燃,便会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更好地服务公众。”绍兴电力局局长陈关贤说。

当前,绍兴也进入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电池、超高压变压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绍兴市常务副市长陈月亮说,这就要求电力部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建设智能电网,不仅对电力产业自身,还会对电网上下游关联产业、间接关联产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优化,带来引领和拉动作用。”

据陈关贤介绍,一项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正在绍兴市的镜湖新区全面展开。该工程涵盖电网发、输、变、配、用、调等各个环节,以“绿色互动、品质生活,水乡古城、智能电网”为定位,力争成为助推“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

在需求侧管理方面,绍兴电力局的“创新点子”同样层出不穷。“优化社会用电模式”就是绍兴电力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创新之举。2005年11月,该局发现有些用户的用电结构不尽合理,电能利用效率低,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该局客户服务人员创新服务模式,为这些用户量身定做优化用电方案,减少电力损耗,降低涉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此举于2009年在浙江全省推广,并成为全国节能降耗、提升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经典案例。

佳宝新纤维集团是绍兴袍江新区一家以化纤纺织为主业的企业,年产50万吨涤纶丝。作为当地的用电大户,年用电量达2.5亿千瓦时,每年电费支出近1.5亿元。从2010年开始,绍兴电力局客户服务中心派技术人员到佳宝新纤维集团调研并提出技改方案,通过对动力、空调、照明系统等方面的节能改造,该企业一年可节约用电1.4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5万吨,创造9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居民服务端,绍兴电力局同样把创新服务“做到家”。从2009年开始,该局连续三年向居民用户发送《科学用电建议书》,三年累积发放110万份。《建议书》发放后,不少居民开始自觉控制高峰时段的家庭用电,精打细算使用低谷时段电力。该局营销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三年来相关居民用户通过合理调整用电方式节约电费支出达1.77亿元,转移高峰用电8.4亿千瓦时,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