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将来区域电网公司到底怎么定位?管辖范围多大?管辖权力有多大?省公司到底是分公司还是子公司?电力交易市场如何建立?这些没有落实就进行信息化大规模投资是不是浪费?许多网省电力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有着相同的疑问和困惑。
所有电力行业从业人士无不强烈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冲击和机遇,面向电力IT企业更是在改革出台的消息公布之后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因为电力改革一下把电力企业都推向了市场,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电力ERP就像天上突然落下的一块热腾腾的大蛋糕,IT企业都在这场规模巨大的体制改革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到来,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着电力ERP市场的全面开花。大多数电力公司都由于动荡而复杂的环境,暂缓或停止了ERP的准备。
电力行业ERP建设走入了低谷。多年从事电力IT应用开发的东软电力事业部技术总监马玉成估计:按照现在的电力改革趋势,在电力行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乐观地估计还需要5年,而建立市场机制以后,再需要大概3年时间,电力信息化市场才会走向成熟。在此之前,电力企业不会投入巨资实施ERP。8年的时间,对于IT企业来讲无异于死亡!南京、沈阳等地几家从事电力ERP研发应用的知名IT公司就纷纷表示将退出这一市场。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电力行业信息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各省市电力企业独立规划和运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之复杂的专业应用使得同一企业各职能部门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立项,开发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的专用系统,往往使一个电力公司内同时运行着成百上千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功能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不可兼容,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种情况给企业领导的经营和决策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seplan)是一套统筹管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集成式信息系统。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一出现的就被称为是企业竞争的"必要武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全部实现ERP管理。
而对大多数电力企业而言,购买一个ERP产品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ERP的实施却是充满了挑战与风险的。网省电力公司拥有十几家甚至几百家分公司及下属企业,其内部的业务流程,营销方式,管理规程和结算手段各不相同,异常复杂。对于这样的企业如果追求速度,投入巨额资金盲目上马,其结果肯定是收效甚微。国电华中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陈坚对实施电力ERP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他指出,电力是相对特殊的行业,ERP进程不宜操之过急,除却改革进展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实施ERP还将触动电力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国内大型企业实施ERP一度高达90%的失败率就因为忽视了这方面的因素。
ERP的功能实现要求企业必须对资产、财务、人事、项目、物流等诸多方面的业务流程重组。其功能实现要求电力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安排。企业自身的问题不解决,ERP应用效益难以实现,产生的效益也就很有限。
IT专业人士纷纷对电力ERP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参与浙江电力ERP建设的IBM公司大中华区工商企业部总经理郑小聪就认为,电力行业推动ERP建设有诸多优势
"首先,推动ERP时,就没有太多的技术或者系统上的障碍和包袱,不需要考虑原有设备或系统的兼容性,而可以直接以开放的体系架构来对ERP进行总体的设计。
"第二,电力市场的形成让电力企业已经在向商业化的方向转变,电力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成为市场的参与者。这对ERP肯定是一个正面的促进。
此外,电力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电力企业的领导大都是技术出身,对ERP抱着很开放的态度。三五年之后,电力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面,可能会和现在电信市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相上下。
业内外对电力ERP的实施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而各种情况表明,对于电力ERP,如果不从区域电网及以上的层面进行引导、组织和规范管理,在电力交易市场形成之前成功实施,信息化瓶颈将会成为阻碍电力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黑洞。
短评:ERP是水晶鞋吗?
我们试图整理出以下逻辑链条:
信息化建设对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至关重要,而ERP是当前最重要的IT平台;ERP对于管理粗放的企业是双刃剑,或者促进企业管理,或者画蛇添足,甚至使用瘫痪;ERP说白了是管理战略的应用,其成败并不取决于软件实施,换言之,它不只是信息中心主任的工作,更是决策者劳神的事:究竟要用多大决心和成本来改进管理模式,甚至管理体制?
或许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到舞会追赶时尚,所以ERP不是水晶鞋,不必为它削足适履;但ERP肯定也不会像运动鞋那么舒适,否则,就不会有众多企业为它败走麦城;
或许,它更像一个滑板,能让我们身轻如燕地快速穿行;
在这之前,为了避免摔倒,我们要真正学会使用它,并且意识到,ERP不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行进方式,我们可能要由此选择另一条行进路线。
电力企业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