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并网功率补偿。这标志着在高温超导储能系统电力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同时也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超导电力技术及相关装备的关注。
超导储能研究渐热
相关研发人员说,此次实验的成功表明我国已自主掌握了第二代高温超导储能系统单元构造、集成、控制、保护和输配电工程实际应用等关键技术,其研究成果为下一阶段开展超导电力应用技术的科研、试验示范运行、系统分析与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还承担了“第II代高温超导储能单元构成关键技术研究”。
据介绍,高温超导储能系统是一种可实现电能—电能转换的储能系统,可直接存储电磁能,没有电阻损耗,功率输送时无需能源形式的转换,具有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以及高效率的优点,可以实现与电力系统的实时大容量能量交换和功率补偿,在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动态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超导储能系统的功率规模和储能规模可以做的很大,并具有系统效率高、技术较简单、没有旋转机械部分、没有动密封问题等优点。超导储能技术在进行输/配电系统的瞬态质量管理、提高瞬态电能质量及电网暂态稳定性和紧急电力事故应变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长城证券分析人士认为,超导储能是国内智能电网重要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由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制约,商业化应用还比较远。目前国内风光储能项目的储能方式还是以锂电池为主,辅助以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