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目前正是陕地电榆林供电局和国电榆林供电公司的好日子。榆林作为中国第一产能大市,其电力需求持续猛增,陕地电榆林供电局作为建制性供电企业,2011年售电量达100亿千瓦时,较2005年翻了一番;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组建于1996年,其1999年售电量为5382万千瓦时,到2011年完成售电量66.01亿千瓦时。
和在陕西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陕西省政府早就划分明确:在榆林,国电和陕地电是趸售关系,国电负责输电网的运营建设,陕地电负责配电网的运营建设,即相当于国电是“总批发商”,而陕地电从国电手里“批发”来电后再“零售给用户”。双方本来有各自的供电区域,可以达到双赢。
但熟悉内情的有关人士介绍,陕地电榆林供电局新增用户不断,实力快速增长,令国电坐卧不安,国电掌握高压电网的垄断权,岂能容忍“零售商”的利润居然超过自己?于是,开始“不守规矩”,来抢陕地电榆林供电局的生意。
“像神木的工业园区,我们修了配电站,国电榆林供电公司也在紧挨的地方同样修一个,我们选好址,他们也来挤占。”陕地电榆林供电局一位技术人员说,就像中移动和中国联通建设基站的情景相类似,其实国电没有这个权利。
据媒体报道,“十一五”期间,国电榆林供电公司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3座、变电容量12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65公里,客户从4247户发展到8223户。
一位网友分析,从布点就可以看出,国电榆林供电公司他们抢的就是工业园区客户,这些优质的工业负荷,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据知情人介绍,陕地电榆林供电局的配电网只能分网运行,因为目前只有4个电网接入国电的330千伏电网,国电榆林供电公司给陕地电榆林供电局趸售的电量仅占其供电量的20%左右,其购电价格还高于周边省。
“他们垄断电网,以各种借口,不给陕地电榆林供电局新增用户提供电源。同时还在人家的营业区里抢用户,导致陕地电榆林供电局按照省市批准的电网规划建设的几十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几年也不能带电。”上述知情人说。
陕地电榆林供电局的供电营业区覆盖全市12个县、但大多数网内电量不足,除了本地小水电、小火电、风电厂和光设备,另外还依靠就近引入晋、宁、蒙等地电源弥补供电缺口,支撑当地供电,格局复杂。
有分析说,国电榆林供电公司打压竞争对手,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是,作为我国西电东输的主要电源地,随着负荷的激增,榆林居然自己缺电严重。
5月7日至5月9日,时代周报记者在府谷新民镇这个产煤、产电重镇,遇到两次停电,因为时有停电,镇上的商店都自备了发电机应急。
早想吃掉陕西地电
有消息指,国电在对榆林电网限负荷的同时,曾将其网内电厂余下的负荷长距离输送往外地,加剧了地方缺电,形成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当地媒体曾报道,为保护自己的供电区域,抵制不正当竞争,国电和陕地电的冲突多次发生。
对榆林市电力不足、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陕西省有关领导曾多次呼吁,双方要在现有体制下,顾全大局。但多年过去,重复建设等问题依旧。
2010年,榆林市供电局局长岳青谈到榆林的电力供应时,呼吁要建设专供榆林的电厂项目,在电厂建成前就预留出口,满足榆林所需的电力资源后,再将多余的负荷并入国电。
熟知内情的人士称,国电抢占地盘,靠自己的垄断优势,轻易地进入到陕地电榆林供电局的供电区域。落户在榆林的国家级和中央企业被抢占,但当地项目、省上项目还是留在陕地电榆林供电局,双方的工业优质客户争夺持平。至今,陕地电榆林供电局市场占有率仍为七成,他们不肯坐以待毙,正图谋设法扩大市场份额。
其实国电早就想吃掉陕地电,曾传出已拿出方案,但多年来未能遂愿。“如他们早先全部接收,也就没有现在的烦恼。”一原电力局退休干部说。
这位退休干部介绍,国电进入陕西只接收了33个效益较好的县级电力局,其他66个县电力局,供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2%,但因工厂少、属贫困县区,就退给陕西,包括榆林的12个县。陕西只好将它们组建成陕地电。
早在1998年,榆林经济差,当地小火电还有“窝电”现象,甚至被轮流停机。陕地电因有地方政府支持,才艰难地挺过来。特别是在国家农网改造中,陕地电争取到一省两贷独立法人的主体地位,最终的发展规模居然超过了国电的陕西企业。
错过干独门生意的机会,国电入驻曾被它抛弃的地方,追逐优质客户,只是来淘金,这使其备受非议。
而陕地电榆林供电局在榆林建设220千伏输电项目,抛开国电建设自己的高一级输电网,也令政府颇为头痛。
一方面,休戚与共,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服务,承担了农业排灌、化肥生产、农村等电力社会普遍服务的职责,不能让其有生存之虞。另一方面,政府有规定,陕地电不得从外省购电入陕,尽管是各方在“归位经营”的基础上的规定,但也系明显的犯规。
“政府禁令有行政干涉市场之嫌。”陕地电榆林供电局一工作人员说,既然推崇市场经济,从内蒙古购买电力又何妨,我们的网,很早就形成了与周边省份稳定的联结,为什么有人总想吃掉我们,为什么总想搞垄断。
“220千伏的电网现在通电运行,很可能是各方寻求妥协的产物。”当地一分析人士称,事件背后,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对陕地电的扶持、支持之意,未来不排除地方政府继续提供电力保障,来继续壮大陕地电的可能。
本报记者徐伟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