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我国未来的一个电力流向图,可以看到我国由于这个资源和负荷的分布情况,就是制约我国的电力流肯定要保持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输电格局,包括了国外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的开发,三北的千万风电基地的开发和华北、西北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和外送的因素,初步分析2015年我国的跨区域远距离输送超过2亿千瓦,2020年超过4亿千瓦,这个是我们未来一个电力流向。
通过上述的电力发展面临的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电源结构的调整情况和未来电力的流向,为支撑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并网发电,极大范围部署和相应,实现电网的更大范围的跨地区,远距离竖立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电网的发展对电网的运行和控制,电网维护和管理电力交易和电网营销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部分是将一下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
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第二个是发展目标,第三个是技术路线,第四个是效益分析。
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分别是支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容许各种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的接入,实现用户积极参与,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优化电网资产应用,使运行更加高效,具有自适应和自运能力,这个是我国智能电网核心价值。
发展目标是以下五个发展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提供有效的调整和控制手段,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优化协调运行,实行新能源的接受和退出,支持大规模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运行。第二个目标全面提高电网的自适应能力,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第三个目标是优化电网结构,全范围开展智能化运行和管理。第四个目标提供灵活高效的互动交易平台,支持多种模式的需求侧响应和电力交易,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第五个发展目标是全面优化电网资产的建设,运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资产利用率。这是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目标。
技术路线,科学发展智能电网、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标准和框架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制度保障,设备材料技术不断创新,积极研究储能技术保证清洁能源的接入,建设先进、安全、可靠的智能调度体系,提高智能装备技术水平,开展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加强配电网结构和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供需发展,加强互动发展,智能用电,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保证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
智能电网的建设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分别是节能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能环保效益主要体现在可再生清洁能源大规模的利用和开发,一定程度替代了传统的化石能源的消耗,促进低耗能机组利用,降低单位供电煤耗,提高用典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技术全面升级,联动多产业的共同发展,给终端用户提供优质的便利和辅助服务。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电网自适应和自愈能力功能的实现,减少了不必要的停电损失,需求侧相应和互动用户的实现,降低系统的分布差,降低电力消费成本。
分布式发电系统微电网和储能装置的工控应用实现就近地区供电,电网资产的运行优化管理,降低了电网运作成本。
介绍十二五指能电网发展规划三个方面介绍,分别是智能电网的发展思路,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的重点。
发展思路是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仅仅把握当前的能源,信息技术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重要基于,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依托,以社会用户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先进信息通讯和控制技术为手段,构架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兼容互动的现代化电网。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制订与推广,强占智能电网技术制高点和发展先机,这个是我们十二五的一个发展思路。
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遵守智能电网发展规则,跟踪国际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发展有一些规律,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规律,在以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为基础,构建能够具有强大清洁能源接纳能力的智能电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