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2011年影响美国智能电网发展5大事件(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智能电工网    2012/2/3 11:28:48  我要投稿  

3.智能电表持反对者的不负责任

公用事业客户和他们的代表质疑安装价格更为昂贵的智能电表是否会带来任何好处也是有理由的。他们当然有权要求新的智能电表运行良好并且收费合理。

但大多数针对智能电表部署的反对声浪并不是从科学基础出发的。有人认为无线智能电表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

加州太平洋燃气与电力公司(PG&E)受到了这类反对者的重点“关照”,人们坚称在家中安装了智能电表后引发了头痛、恶心等症状,加上其他一些人也提出了各种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然而,这种智能电表影响健康的风潮正在四处蔓延,在缅因州、伊利诺伊州、夏威夷与其他一些地方持有相同论点的反对者层出不穷。

笔者并不想质疑个人的健康体验,也不想自称是电磁辐射及其对人类生理影响方面的技术专家。但需要指出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研究都认为现在的智能电表所释放的电磁辐射远比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微波炉和其他家用设备要低。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公用事业并不具备决定无线技术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权限。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才是认定何种电磁辐射源对人体有害的权威机构,而在PG&E的案例中,FCC表明的态度是这些智能电表没有问题,无需调查。

即便如此,公用事业还是非常重视客户的担忧,虽然代价高昂,但他们还是让客户自己来决定是否要用新的智能电表。在PG&E的案例中,他们首先是关闭了智能电表的无线功能,在一些客户自行拆除了新的智能电表以后,PG&E另外提供了一种方案,客户可以不安装新的数字电表,而保留其老式的模拟电表。当然,如果过多的客户开始选择这种方案,公用事业将会相应地丧失安装智能电表所带来的收益。

4.BeaconPower破产,狠狠打击储能业

电力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一生产出来就要马上用掉的商品,除非电网找到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能将它储存起来,这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如今电网级储能技术(抽水蓄能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成本高昂。

也就是说,面对新的更节能的燃气汽轮机,如今用于电网级储能的电池、燃料电池、飞轮和其他技术都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在如今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储能行业经不起破产这样的负面消息了。

但2011年10月,负面消息还是不期而至,飞轮制造商BeaconPower申请破产保护。更为糟糕的是,Beacon还拿了美国能源部4,350万美元来建造20MW调频旗舰工厂。本来这个工厂继续运营的话能源部还能收回这笔投资,但现在看来希望渺茫。

诚然,飞轮是一种储能速度很快的利基技术,但储能系统在现今的电力市场上还有一些更为盈利的市场。要使储能在具有间歇性特点的风电和光伏等未来市场上具备价格竞争力,还要面临诸多挑战。

5.智能电网安全还没受到足够重视

当然,每个智能电网公司、公用事业和监管机构嘴上都说要确保智能电网系统免受黑客入侵和攻击。但他们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看到在网络安全前沿有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

近期的2例报告就引用了由主流厂商生产的公用事业公司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案例。第一份是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警报,声称由法国电网巨头施耐德电气制造的设备容易受到黑客入侵,据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称这个问题已经导致一家加州公用事业公司耗资数百万美元来修复。

同样,近期德国电网巨头西门子的工业控制系统也暴露出类似问题,亦是由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出的警报。这一起案例中,貌似是一位网络安全专家将这个问题公之于众的。

在这两起案例中,早在官方发出警报及出现问题的厂商承诺修复之前的数月,这些暴露出的缺陷就广为网络安全界所知了。关键是有多少厂商正在着手处理同样的问题,以及公用事业愿意付出何种代价来弥补这些缺陷。

2012年也许会出台强制性安全标准,违者可能面临巨额罚单。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NERC)已发布了一份新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指南”,即“NERC-CIP标准”,对于拒不执行的公用事业最高可开出100万美元/天的罚单。预计2012有望成为智能电网网络安全年。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