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或许更倾向于建设以需求侧为主的清洁、高效、分布式智能电网。”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参与的中美智能电网研究项目就是例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此前曾说过,“我们认为,智能电网应该是清洁、高效、分布式的电网,但也有不同的意见”。
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
从目前来看,业界对于以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的建设仍存在争议。智能电网建设两种方案的提出,都有其充足的理由。
“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的电荒。”刘心放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电力需求持续攀高,华中电网缺电300万千瓦,西北电网却富余1000万千瓦,但现在的电网无法把西北电网富余的电力输送到华中电网,这就需要特高压传输。
刘心放表示,如果建成坚强智能电网,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的电力传输就不再成为问题。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西北电网的电就能低成本地运输到华中电网。“这样,企业就不用在订单增加的时候为电力供应不足而发愁”。
“当然,这对国家电网公司也有利。”刘心放表示,如果西北电网富余的电用不掉,就需要电网来埋单。而华中电网本来可以卖更多的电,但没电可卖。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以特高压传输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组长武建东提出,应大力推进以智能超导电网取代国家特高压输电网工程。武建东认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变电器等基础建设和装备制造能力具有实现智能化的物质基础。
武建东说,我国实施智能电网改造初期投资只需要3000亿-5000亿元,而且对变压器、智能终端、网络管理技术等行业拉动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国民经济1-2个百分点。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着眼于互动电网的建设,其效益非常巨大。如果扩大投资规模,我国将可能成为主导全球互动电网变革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