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并有望纳入国家专项规划,此次规划重点聚焦在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加强电力统一规划、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等方向。
特高压建设的推进近期反映了决策层对结构性缺电的担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本已缓和的电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今年尤为突出。今年东部电力缺口增大(用电高峰时缺口达3-4千万千瓦)和西部利用小时较低的矛盾显著突出,反映了输电走廊存在严重瓶颈。而供电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东部地区企业开工率和经济增长。推进特高压建设反映了决策层正在加紧落实解决电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如果批准属实是否预示特高压交流获得“直交博弈”的胜利?特高压究竟选择直流还是交流仍然处于博弈中。从交流电网的弊端来看,大规模的交流互联的风险是值得后续关注和警惕的。从结果上来看,即便此次审批属实,我们认为也不能完全确认特高压交流在博弈中胜出,或许只是直流和交流之争的一次妥协;
核电泄露、高铁事故、换届在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决策是否会激进地选择技术风险较大的交流特高压路线?我们认为今年整体电网投资的放缓反映了决策层对大型项目投资的谨慎态度,特别是在遭遇日本核泄漏,高铁事故、地铁追尾等多只黑天鹅后,又迎来换届的时点,宏观维稳应该是当前决策的主基调。即使在电力迎峰度冬的关键时刻,我国电力“高速路”成功扩容,但此时全面启动特高压交流这个争议较大的投资项目显得不合时宜。
国金证券认为即便是最终实现1条线的交流特高压审批,也仅仅构成一次交易性机会,不构成行业整体翻多的趋势性行情;对交流特高压的质疑-稳定性不够,经济性不足:用交流联网意味着全国电网频率必须同步,而从电网安全性考虑国际上电网发展趋势是电网同步运行范围减小,大面积同步将大幅增加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输电线路长度和电压与造价成正相关,而从经济性上测算交流特高压由于电压和长度过量设计,不如直接运煤来的经济;
国家电网希望利用特高压提升自身影响力,而第一条特高压交流线路未达到设计要求:从国网诉求来看,全国联网将弱化地区电网的地位,使得国网掌控调度权。但是从晋东南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50%的设计输送功率仅仅能维持2秒时间,无法达到设计之预期的传输容量;
国外的经验证明分散电网有利于整体稳定:从国外经验来看具有运行了9年特高压电网的俄罗斯和做过大量试验的日本、美国、意大利,最终均放弃了特高压交流的技术路线。欧洲最终采用了直流互联的技术作为未来欧洲电网的主要设计;对相关公司的影响和敏感性分析:如果此次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线获批,主设备企业将是主要收益体,预计设备招标额将达到50亿。其中主设备占比较高的分别为GIS(70%),变压器(10%),无功补偿设备(8%)。但是我们认为特高压交流持续性仍然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