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为了让特高压主变运输车组安全通过,周口东沙河桥上专门铺了“桥上桥”。
它是南阳特高压变电站的变压器,“坐骑”有312个轮子,走个路过个桥得加固加固,拐个弯就得半小时
走平路它时速20公里,过个桥时速就只有5公里了从老家常州到南阳“上任”它走了一个月
费这么大劲图啥:有了它,路过河南省的世界首条特高压线路有了出口,就像高速路在河南有了“服务区”
9月1日, 看看图中这幅场景吧,不是在修路,也不是在建桥,而是在运输一个重达345吨的“巨无霸”变压器。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运输这台变压器的板车也不简单,前面一个车头,后面一个车头,车长近百米,共计312个车轮辅助前行……
昨天,这台巨无霸结束旅程,落户河南南阳方城的特高压变电站。有了它,正在南阳方城施工建设的特高压南阳站扩建工程就有了“心脏”,有了它,河南省居民就能用上从西部输送过来的电力。
从常州到南阳“巨无霸”走了一个月
经过昨天一天的卸载,从江苏常州跋涉到河南的特高压变压器终于“回巢”,它被誉为世界首条特高压线路——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站的“心脏”。它重达345吨,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电气设备之一,对工程建成投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江苏常州护送这台巨无霸变压器到南阳,足足走了一个月。
尤其是从周口港到南阳方城这段省内公路运输,就“爬”了3天。之所以用爬形容它的速度,因为走这段280千米的公路,足足花了3天。
这趟行驶可谓两个巨无霸的叠加,不仅变压器巨大,运输的板车也是个巨无霸。沿途有200多座路桥,为了不使巨无霸损坏路面,运输这台变压器的板车也是量身定制的。
“板车有两个车头,一前一后,前拉后推,就像抬轿一样‘抬’着变压器,总长96米,这台特制运输板车共计312个轮子,这样的运输能力和规模国内罕见。”河南省电力公司基建部特高压有关负责人朱汉伟告诉记者。
自这台巨无霸进入河南境内,朱汉伟就一路随行。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之所以采取这种运输方式,是为了避免对沿途路桥的损害。
司机转个弯需要半小时
有人抬轿,有人修路,有人引路……为了把这台变压器运回巢,河南交通厅、电力等部门可谓呵护备至。
重达345吨的重物走高速、过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走一步都需要上百人指挥和铺路,如交通部门提前摸查路线,对沿途路桥进行加固,路过周口的东沙河“桥上桥”,更是专门铺道行驶。
8月30日17:50,这辆百米长板车行驶至南阳方城县赵河镇石寨村袁店河桥头,如果是正常的运输车辆,通过这座不足500米的桥面,仅需几分钟时间,然而对于这辆巨无霸来说,可没那么容易,因为轿子里坐着的变压器太娇贵,不能碰撞不能摇晃,车辆正常行驶速度是20公里/小时,过桥则要保持匀速5公里/小时。
“过桥时不能刹车,必须低速匀速通过,稍不留神就是事故。”这台巨无霸板车司机马超告诉记者。
当天,记者现场见证了这台变压器进站的全过程,也就五六公里的距离,转个弯几乎花了半个小时,最终一个小时行驶五六公里后,终于到了特高压南阳站扩建工程现场。
今年年底,“心脏”运行,西电来袭
采访中,无论省交通部门,还是电力部门,都对圆满完成这次重大运输任务深有感触,因为如此大规模、高难度的运输,国内也十分罕见。
河南省内多部门不惜人力、财力运回这样一个巨无霸,是因为它关乎我们千家万户的用电问题。
据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齐涛介绍,这台巨无霸变压器落户的变电站是国内首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南阳站扩建工程,这也是世界上首条特高压交流线路,被誉为电力行业的“高速公路”。
齐涛说,之前“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一期仅仅路过河南,如今二期工程有了落地的出口,如同路过河南的高速公路有了河南“服务区”,等今年年底这一工程投运后,便打通了把西部电力源源不断输入河南的通道。
“这座变电站的输送容量是500万千瓦,根据预测,今年我省冬季用电高峰时缺口为500万,这项工程投运后,将确保河南用电需求。”齐涛解释说,这500万千瓦的容量,如果拿郑州用电情况对比的话,基本满足全郑州市用电需求。
河南省将迈进“特高压时代”
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最高用电负荷将以每年500万~600万千瓦的幅度递增,到2015年达到6500万千瓦的水平。根据河南电源规划及电煤供应形势,预计将出现1500万千瓦左右的缺口,迫切需要增加外部电力输送通道和输送能力,加快实施“外电入豫”。
齐涛介绍,特高压南阳站扩建工程是我省2011年重点工程,它的建成投运,将有效改善河南缺电局面,加快“外电入豫”的步伐,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根据工程施工要求,所有主变压器必须于9月30日前安装调试完毕,11月底12月初建成投运,保证向河南稳定输送500万千瓦用电负荷,才能解决河南省今年迎峰度冬电力需求,有效缓解用电紧缺形势。
也就是说,今年年底,我省将进入“特高压”用电时代,一不留神,你用的电已不再是本地制造,而是来自山西等西部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