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特高压建设获各方支持悄然加快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11/6/29 16:51:17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日前,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锡盟—南京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环保部、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分别正式批复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和用地预审意见。至此,该项目核准所需的国家级支持性文件已全部齐备,为项目尽快核准和开工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前期工作已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准的哈密—郑州±800特高压输电工程、溪洛渡—浙西±800特高压输电工程,表明国内特高压建设经过前期舆论的纷争,进度悄然加快。

缓解供电结构性矛盾

“疆电入川”规划提前

“新疆哈密—四川成都特高压工程已正式纳入国家电网规划!”6月16日,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首次公布了这一消息,还透露国家能源局已原则同意开展包括“疆电入川”在内的“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

然而,按照此前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对“疆电入川”计划的介绍,“疆电入川”分两步走。第一步争取从“疆电入渝”中分出一部分弥补四川用电缺口,即“疆电入川渝”。上述方案完成后,“十三五”期间解决“疆电入川”的问题。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疆电入川’之前并未纳入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而是‘十三五’的内容,四川电网结构性矛盾迫使其提前了。”

实际上,四川早已从特高压输电工程中中获益。四川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水缺煤、丰气少油”。四川水电比重大,承担向外送电的任务,且最大的供电特点是丰枯矛盾尖锐,即丰水期因为电用不完而弃水,枯水期则缺电拉闸。2010年正是由于±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500千伏德阳—宝鸡直流线路发挥作用,才首次解决了四川电力“丰水期不弃水、枯水期不拉闸”的历史性难题。

从四川省内电力市场需求预测看,四川水电在省内无法完全消纳,大量富余电力需要外送。据预测,2015年、2020年的电力富裕量分别将达2080万千瓦和2600万千瓦。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甘道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新疆—四川±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当于建设火电机组500亿千瓦时,年运送3300万吨煤炭(目前四川年产煤量为9000万吨),这将实现‘水火互济、丰枯互补’,彻底解决四川电力的结构性矛盾。”

各地建设热情高涨

“远电解近渴”将逐步实现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各地电力迎峰度夏相继展开。预计四川今夏最大用电负荷将达2500万千瓦,最大日用电量5亿千瓦时,迎峰度夏形势依然严峻;山东统配用电负荷将达2110万千瓦,同比增加约280万千瓦,同比增长约15.2%;武汉夏季用电高峰时电网供需缺口将创纪录地达到60万到80万千瓦……数据显示,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缺口约3000—4000万千瓦。

同时,许多省份也在为富余电力无法送出而焦虑。今年迎峰度夏期间,东北、西北电网电力富余2700万千瓦,由于没有额外输电通道,东北、西北电网富余电力难以支援“三华”电网,造成东北和西北大量装机空闲与东部电力供需紧张并存。“缺电”和“窝电”现象并存,既是矛盾,也是机遇。

因此,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规划获得了地方的强烈支持,除新疆、内蒙古、四川等能源输出地,河南、浙江等中东部能源消费地外,江西、湖北、湖南等“电荒”区也在积极运作,为特高压建设创造条件。例如,6月10至6月11日,江苏连云港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规划选站评审会议召开;浙江省要求有关部门加快溪洛渡—浙西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工程尽快上马,早日建成投运,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根据国家电网的统一部署,2011年将完成淮南(皖南)—上海、锡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蒙西—长沙、靖边—连云港等五项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溪洛渡—浙西、哈密—河南等两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核准工作。截至目前,随着哈密—郑州、锡盟—南京、溪洛渡—浙西等特高压工程相继有了新进展,表明国家电网““三纵三横一环网””特高压电网规划已悄然启动。

“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

是电网发展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以分省(区)自我平衡为主,大部分火电建在东部地区;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输煤与输电的比例为20:1,输电比重明显偏低,全国性煤电运紧张矛盾反复出现;东部火电装机已达3.2亿千瓦,占全国的50%,长三角地区每平方公里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环境污染和土地紧张矛盾日益突出……

对此,国家电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电荒’暴露出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不安全、不经济、不可持续,难以适应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支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快跨区跨省电网建设,充分发挥电网在配置能源资源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此前业界对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争议不断,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建设特高压同步电网,特别是“三华”同步电网,担心同步电网规模太大,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引发跨网,存在大面积停电的安全隐患;二是既然特高压交流输电存在较大争议,能否跨区输电只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三是对特高压的经济性存在疑虑,争论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对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采用实时数字仿真装置,经过对500千伏、“三华”特高压异步、“三华”特高压同步等三种方案进行仿真模拟故障计算比较得出结论,“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不是优和劣的比选问题,而是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否则不能满足电网的稳定要求。

此外,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关专家还建议,应尽快完善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发挥其经济效益;尽快开工建设淮南—上海的10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以两淮煤电基地的电力缓解华东地区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尽快审批锡林浩特—华东10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建设锡林浩特煤电基地,使用锡盟丰富的露天褐煤资源,供应华东电力。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