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乘智能电网东风 MCU市场将再掀高潮(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电子报    2011/2/21 15:28:58  我要投稿  

此外,16位产品面对8位和32位MCU的“双向夹击”,将逐步消亡,这已成为大部分MCU企业的共识。

产业将高度整合

MCU市场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产业却有可能走向高度垄断,一些企业将被迫离开这一行业。而这一切可能缘于ARM核心的异军突起。

2007年,意法半导体作为第一家半导体行业中的大厂推出了基于ARMCortex处理器的MCU产品。当时,瑞萨、飞思卡尔、德州仪器、东芝、爱特梅尔(Atmel)、富士通微电子等企业都专注于各自专有核心MCU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但仅仅在3年之内,MCU产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多数MCU企业都争先恐后般推出了基于ARMCortex处理器的MCU。在MCU行业,如今只有瑞萨还固守着专有的核心策略。

与MCU企业各自开发的专有核心相比,ARM作为业内开放的处理器核心,有明显的优势。例如,选择32位MCU进行设计的项目相对来说都较为复杂,需要多个设计工程师的协作。在中国,很多工程师在学校学习的都是ARM的设计方法,因此,公司在选择产品平台时一般会倾向于选择基于ARM的MCU。而且,ARM的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会更丰富一些,有利于加速项目的设计进展。

但MCU产业过多地依赖ARM,也不禁令人担心,也许未来有一天,它将逐步变成一个高度整合的产业,现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因为,在大多数MCU企业基于ARM处理器开发自己的MCU产品后,从产品的性能到编译器的效率都很难做到彻底的差异化,因此,最后市场就不需要这么多的MCU厂家,大家会残酷地进行价格战,一些厂商就会消亡。这有些像手机芯片产业发生的故事。手机平台基本都基于ARM,今天手机这么大的市场也只剩下高通、ST-Ericsson、联发科、英飞凌和博通等几家芯片平台企业。

因此,那些投身于MCU市场的企业,特别是产品系列不全的企业,需要高度关注如下的问题: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如何体现,行业利润走低之后是否值得企业继续投入等等。只有较早地谋划,才能避免未来惨淡地出局。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